金寨縣立夏節起義革命烈士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李亞彪 攝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
萬物至此皆長大
故名立夏
1929年5月6日
正值農歷立夏節
這個夜晚
立夏節起義在安徽金寨
(當時屬河南商城縣管轄)爆發
這次起義
如同一聲紅色驚雷
這個立夏夜
中國共產黨
在鄂豫皖邊區武裝起義
第一次取得全面勝利
這個立夏夜
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源頭
紅32師
這個立夏夜
推動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這是僅次于中央蘇區的
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
這個立夏夜
“赤幟插城扉”
大別山腹地
自此紅旗漫卷、赤潮涌動
這是大別山區
最有故事性的一次起義
1929年4月
中共商羅麻特別區委
在今天的金寨吳家店太平山成立
彼時反動當局加緊“清鄉”
地方黨組織和革命力量隨時可能遭破壞
組織上決定在立夏節
趁民團忙于過節、疏于戒備之機
于午夜發動武裝起義
晚飯時間
民團團丁們個個喝得爛醉
共產黨員帶領農民武裝
迅速將其繳槍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中展示立夏節起義場景的油畫。新華社記者 李亞彪 攝
“我們就是共產黨”
一聲聲大吼如同驚雷
響徹吳家店等十余地
一夜之間
立夏節起義取得全面勝利
沉重打擊了鄂豫皖地區反動勢力
“縱橫數百里間
幾至無人不黨”
當地土豪劣紳發出的電文中充滿恐慌
紅旗、火把、大刀、土銃
……
立夏節起義和黃麻起義、六霍起義
三大武裝起義
就這樣點燃了大別山革命火種
金寨縣紅32師成立舊址紀念館。新華社記者 白斌 攝
這個立夏節之后
共產黨人組織革命群眾
在金寨地區發動多次武裝斗爭
建立鄉區蘇維埃政權和革命根據地
陸續組建十余支紅軍隊伍
和多支地方武裝力量
一時間
參加紅軍成了蘇區最強音
無數熱血青春
自此隨紅軍走向全國
立夏節起義誕生的紅32師
與紅31師、紅33師共同組成
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
后來成為紅一軍、紅四軍
和紅四方面軍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八路軍129師的重要源頭之一
金寨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
92年后
大別山區又逢立夏
策劃發動立夏節起義的穿石廟會議桌
還靜靜立在金寨縣革命博物館
參觀者們不斷駐足
仿佛看到90多年前革命先輩們的身影
參與組織立夏節起義的紅32師師長周維炯烈士之墓。新華社記者 李亞彪 攝
大別山中萬物并秀
紅日寧靜地照耀著漫山的映山紅
一如92年前立夏的紅旗
迎風招展
翻卷不落